部队的口令是一种识别敌我的手段,在战争状态下,口令可以有效防止敌方间谍的渗透。但是口令这东西可靠性不高,自己人有可能忘掉口令或者是没有接收到新的口令。那么如果对不上口令,后果能有多严重?由老兵告诉你答案。
演习对不上口令
有老兵表示,对不上口令的情况得分三种,分别是演习时对不上口令、战争时在前线对不上口令,以及战争时在后方对不上口令。这三种情况中,后果最轻微的是演习时对不上口令,毕竟这不是真正的战争,部队也不可能因为士兵对不上口令就把士兵给毙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对不上口令,部队顶多警告加让士兵写检讨。当然,要是士兵因为对不上口令导致自己所在部队输掉演习,那士兵所在单位的全体士兵,极有可能和他一起加练。而在加练结束后,这个士兵那些受牵连的战友,也会在“亲切友好”的交谈中让这位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战争对不上口令
如果是战争状态中的前线,对不上口令就很麻烦了。前线本来就是搏命的地方,敌方随时都有可能渗透过来。如果一个哨兵遇上对不上口令的士兵,可以直接击毙对面,即使他穿着友军的军服。如果是一群军人遇到一个对不上口令的士兵,那么这个士兵将会被抓起来,当成敌方探子处理,之后也免不了一番刑讯逼供。
在战争时的后方,如果有人对不上口令,那事情就要简单多了。这个人会被抓起来,部队会查证他的身份,并对他进行一系列的审讯。实际上在后方,几乎不会有直接击毙敌方间谍这样的事情发生。因为敌方间谍渗透到后方,本身在武力上就占据绝对的劣势。此外后方还有反间谍机构和宪兵大队,一旦出现可疑人员,不出三分钟该人员就会被控制起来。
所以就算这个对不上口令的人是敌方间谍,后方也不会击毙他,而是会用一些手段榨取他的情报价值。更何况这个对不上口令的人还可能是己方人员,毕竟忘掉口令和没有收到新口令这种事在战争中很常见。如果后方遇上一个对不上口令的人就枪毙,那就是草菅人命。
对不上口令带来的混乱
如果后方出现大量对不上口令的人,那情况又有所不同了,这将给后方带来巨大的混乱,这在二战中是有案例的。二战时期,纳粹德国特种部队头目奥托·斯科尔兹内策划了一个“格里芬行动”,网罗了一批精通英文的德军,让他们渗透到盟军后方,去绑架欧洲战区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,并顺带进行破坏行动。
后来这批对不上口令的间谍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混乱,不少盟军士兵因为对不上口令被当成间谍关起来。有些盟军士兵即使对上口令,也因为表现可疑被当成了间谍。甚至英国的陆军元帅蒙哥马利也因为表现可疑,被不认识他的盟军士兵抓了起来并揍了一顿。
士兵盟军口令间谍战争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